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金字塔·不朽之宮”展在河南博物院攪拌機揭開神秘面紗

12月8日,“金字塔·不朽之宮”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鄭州海關副關長徐曉捷、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館長克裡斯提安·哥裡克、河南博物院黨委書記萬捷、院長馬蕭林,以及來自湖南、廣東、遼寧、山西等兄弟博物館的同仁和各界來賓出席瞭開幕式。

百件(套)文物講述埃及文明

“金字塔·不朽之宮”展共展出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館藏的144套235件珍貴文物,包括木乃伊、神祇、法老的雕像和護身符及日常生活用品等,文物年代跨越古埃及前王朝至末朝時期三千年的時間,其中一些文物是首次向公眾展示。

展覽分為“日常生活”“宗教”“葬禮儀式”三大部分,呈現瞭古代埃及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諸多特點,引領觀眾跨越時空,去認識神秘而燦爛的古埃及文明。雖然古埃及文明已經遠去,但是通過本次展覽,觀眾可以從壁畫、日用品等文物瞭解當時人們的生活,可以從雕像、石碑瞭解古埃及人的宗教崇拜,可以從木乃伊、隨葬品瞭解古埃及的喪葬觀念。

烘焙設備大古代文明的碰撞與互鑒

中國和埃及在歷史上同為文明古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華夏文明歷經 5000 多年歷史變遷,始終一脈相承,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瞭豐厚滋養。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分料機,古埃及人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富饒的尼羅河畔創造並發展瞭其獨具特色的古代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藝術等諸多領域,留下瞭豐富的文化遺產。

兩大文明在歷史的發展中有著諸多的共性,同時,又由於自然以及社會條件的不同,兩種文明又各有其鮮明的特色。“金字塔·不朽之宮”展覽的舉辦讓觀眾有機會在同一個博物館既觀摩中原文物,也得以深度瞭解異域的歷史文化,親睹古埃及木乃伊、法老雕像的真容,傾聽中國和古埃及兩大文明古國之間的文化對話。

文化交流,博物館先行

河南博物院始建於1927年,如今已走過90年歷程。為慶祝90年華誕,河南博物院積極運作將世界多地的優秀展覽引入到中原大地。“國際陶瓷雙年展”“非洲面具展”和當天開幕的“金字塔·不朽之宮”展覽相繼與公眾見面。11月份,河南博物院將中原的音樂文物瑰寶帶到瞭美國鳳凰城,將中原大地的文物呈現給瞭世界觀眾。這些展覽很好地踐行瞭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這次河南博物院將辦展的領域推廣到遙遠的文明古國埃及,讓神秘的古埃及文化與悠久的華夏文明進行一次近距離的接觸,讓河南觀眾有機會近距離地欣賞來自北非尼羅河畔的古老文化,感受木乃伊、亡靈書和諸神雕像給我們帶來的心靈和視覺上的震撼。”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

“金字塔·不朽之宮”展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物局支持,河南博物院和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主辦。此展在中國境內是一次巡展,首站在河南鄭州,展覽地點在河南博物院,2017年12月8日開幕,2018年3月22日閉幕,觀眾可持有效證件免費領票參觀。

此後,該展將前往山西博物院、遼寧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
arrow
arrow

    kgm062wk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