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數字報刊

2017年,是大西安建設元年!

這一年,全市上下紮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方位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以隻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埋頭苦幹,不斷加速奔跑,奮力追趕超越,譜寫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新篇章。

補短板、西安鐵軍、脫貧攻堅、招商引資、三大革命、特色小鎮、西商大會、車讓人、硬科技、店小二……2017年,圍繞這一個個關鍵詞的落實,大西安在追趕超越征程中邁出瞭一個個堅實的“足印”,書寫著全面追趕超越的生動實踐。

關鍵詞十九大精神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西安追趕超越實踐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市委迅速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六聚焦”、把握“十個新”、推進“七個一”,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迅速在全市掀起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通過組織大學習、部署大宣講、開展大宣傳、實施大培訓、啟動大調研、全程大督導、促進大實幹,爭當全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排頭兵,學習新思想、展示新氣象、爭創新作為、實現新輝煌,黨的十九大精神迅速在西安落地生根,凝聚成為全市上下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關鍵詞三六九

聚焦“三六九”勾畫追趕超越“路線圖”

2017年,西安吹響瞭“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的集結號。

年初召開的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自加壓力調高標尺,確定瞭今後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的奮鬥目標,確立瞭未來發展的行動綱領。千年古都第一次以大西安的格局和氣度,躍上全新的歷史起點。

——“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月子中心費用、GDP過萬億、建好國傢中心城市三個目標”;

——“做強西部經濟中心、絲路科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傢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的‘三中心二高地一樞紐’等六維支撐體系”;

——實現“經濟實力明顯提升、創新活力明顯提升、開放水平明顯提升、文化實力明顯提升、交通樞紐明顯提升、城市功能明顯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提升、社會治理明顯提升”;

“三六九”,這一組數字密碼,涵蓋瞭未來五年西安發展的願景、戰略、抓手和舉措,展示瞭更加宏偉、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勾畫出瞭西安追趕超越的“路線圖”,形成系統的路徑取向和鮮明的實幹導向,體現瞭西安自加壓力的目標自覺,凝聚起瞭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發展合力。

關鍵詞補短板

全力“補短板”抓住追趕超越“牛鼻子”

市委、市政府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把西安發展放在全國、全球大局來謀劃考慮,把“補短板”作為加快追趕超越、加快大西安大發展的破題之舉,全力推進“補短板”各項工作,蹄疾步穩實現追趕超越。

今年1月,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總結瞭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盼、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等3個方面32項短板。

3月3日,市委辦公廳下發通知,在全市范圍開展“學習先進、對標成都、查找短板”專項工作。

3月22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提出補齊霧霾治理、緩堵保暢、行政效能、城鄉環境、幹部作風、脫貧攻堅等6個短板。

7月中旬,市委常委、副市長和人大、政協黨組分別圍繞“十大短板”開展調研。

8月上旬,我市黨政代表團專門赴成都、重慶、南京、蘇州學習考察,實地對標先進城市,學習經驗查找短板……

圍繞查找短板,全市啟動歷史上范圍最廣的征求意見,先後六次大規模征求意見,涉及3000多人,查找出500多個短板……

在查找短板的過程中,大西安發展思路更加清晰。

8月24日—25日,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圍繞“補短板”主題展開。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十問”西安發展“為什麼”,讓人警醒、令人深思、振聾發聵。

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西安市委關於落實“五新”戰略加快補齊“十大短板”的決定》,就補齊“工業經濟、民營經濟、軍民融合、開放經濟、區縣域經濟、文化產業、金融產業、創新轉化能力、生態環境、民生服務”十大短板做出瞭系統安排。會後,建立“六個一”責任體系:一個短板至少有一個常委或者副市長來牽頭,要有一個方案,一個團隊,每月進行一次點評推進,每季度要進行一次匯報,要一抓到底。並加快制定出臺補齊十大短板的工作方案和“10+N”系列短板推動落實工作方案。

關鍵詞西安鐵軍

踐行“三項機制”打造追趕超越中堅力量

城市發展偉大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忠誠、幹凈、擔當的西安鐵軍隊伍。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四鐵”型西安鐵軍。市委十三屆一次全會審議通過瞭《關於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打造追趕超越西安鐵軍的決定》。隨後,出臺《西安鐵軍的具體標準》《關於強化西安鐵軍建設,激勵幹部奮力追趕超越二十條措施》,打出“組合拳”,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轉變工作作風。

一年多來,西安市在落實“三項機制”具體實踐中,旗幟鮮明地褒獎幹事者、保護改革者、懲戒不為者,強力推動“三項機制”在西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全面激發各級黨員幹部奮力“追趕超越”的新動能,打造出一支崇尚實幹、狠抓落實的西安鐵軍。

在“三項機制”實施細則中,把全市著力推進的“兩區”建設、脫貧攻堅、城市治理、招商引資、親商助企、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等重點工作融入其中,切實把制度壓力轉化為追趕超越的動力,激勵全市各級幹部圍繞中心、凝神聚氣推動實現追趕超越。在落地有聲的踐行中,運用“三項機制”調整幹部578人,激發瞭幹事創業的激情,樹立瞭鮮明正確的用人導向。

今年以來,在“追趕超越”目標指引下,一大批優秀的領導幹部在大西安建設中脫穎而出,他們奮發作為,銳意進取,展示出瞭建設大西安所應有的風貌和才華。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為之一新,外地客商、專傢學者、市民遊客紛紛點贊西安政務環境、營商環境、生活環境的改善。

關鍵詞擂臺賽

“賽”“會”結合推動追趕超越有實效

這一年,每項工作的紮實推進,離不開市委、市政府“賽”“會”結合的有力推動。擂臺賽上你追我趕,點評會上“辣味十足”,謀事幹事氛圍更加濃厚,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得到新提升。

每個月:圍繞專項工作舉辦“擂臺賽”。圍繞招商引資、脫貧攻堅等舉辦瞭11期擂臺賽,區縣、開發區黨政一把手“上擂臺、當擂主”,形成瞭“臺下多幹事、臺上多交流”的濃厚氛圍。

每兩月:圍繞重點任務啟動“匯報會”。各區縣、開發區書記匯報前兩月重點任務進展和後兩月工作打算,抓關鍵少數,攻難點、解難題。

每季度:圍繞“五張報表”開展“點評會”。以發展、生態、民生、平安、黨建“五張報表”統領全市考核。現場點指標、點排名、點責任人,對目標進度“全面體檢”。讓先進受表揚、後進坐不住。

每半年:圍繞重大主題召開“全委會”。上半年全委會以落實“五新”戰略任務、加快補齊短板為主題,明確瞭補工業經濟等“十大短板”的目標和措施,全市用力追、爭著補、趕著超。年底全委會將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國際化大都市”建設。

舉辦2017年重點項目沖刺攻堅觀摩賽。圍繞重點項目,采用到現場比一比、賽一賽、評一評的“追趕超越”新形式,直觀瞭解情況,徹底發現和解決問題。通過現場觀摩,強化發展、投資、結果、服務、責任五個導向,牢牢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經濟”理念,抓好“牛鼻子”,打好攻堅戰,為大西安追趕超越積蓄更強勁的發展動能。

舉辦三次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共計57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3961億元,各區縣、開發區比誰的項目多、比誰的項目好、比誰的項目大,營造瞭“比、學、趕、幫”的氛圍,以重大項目建設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實現新發展。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

通過擂臺賽、點評賽、觀摩會等常態化形式,讓各級幹部通過互看互比互學激發幹勁,推動落實。在比一比、賽一賽中推進工作,搭建起西安鐵軍同臺競技的大舞臺,構成瞭一幅“追趕超越”的生動圖景。

關鍵詞對標取經

掛職取經拓展追趕超越新思維

以拓寬視野、更新觀念為目標,實施幹部掛職計劃,全年選派100名幹部赴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寧波、蘇州、溫州、昆山等市掛職。這也是西安歷年來外派掛職幹部人數最多、所涉省市范圍最廣的一次。同時,還派出100多位幹部到中央部委、省級部門掛職,努力當好零距離學習員、全天候信息員、五星級服務員。

外派掛職的幹部主要通過單位推薦和組織點選兩種途徑遴選,主要是優秀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均為區縣、開發區和市級部門分管領導或中層正職。掛職期間主要是學習外貿招商、現代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創新、文化產業、特色小鎮建設、城市建設與治理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以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拓寬視野、創新思路。通過選派幹部掛職,大興幹事文化、樹立實幹導向,打造“對黨忠誠、勇於擔當、幹凈幹事、充滿活力”的西安鐵軍,努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

在“送出去”培養的同時,也堅持“請進來”傳授。全年,市委中心組舉行13場專題學習報告會,邀請各路專傢就特色小鎮、2.0版新型城鎮化、讓文化創造無限的經濟價值、浙商及民營經濟發展、“一帶一路”的邏輯:世界是通的、杭州與西安旅遊對話、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從杉杉發展看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當前經濟形勢與西安經濟發展建議、“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助推大西安建設、新經濟新金融與大西安新機遇、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尊崇黨章、六盤水市“三變”改革探索與實踐等專題進行輔導。

觀念革新帶來實踐突破,“走出去”“請進來”的全市學習行動給每個人帶來思想上的沖擊和行動上的促進,也為城市發展打開新的上升通道。

關鍵詞三大革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頂級月子中心

優化環境提升追趕超越競爭力

2017年,西安市以“煙頭革命、廁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三大革命為破題之舉,從細節著手,直擊城市治理短板,破除工作作風中的“城墻思維”,以店小二式的五星級服務優化營商和投資環境,提升城市競爭力。

“撿煙頭雖然是小行為,追求的卻是城市幹凈整潔的大目標。一個小小的煙頭都消除不瞭,追趕超越的大目標就隻能是一句空話。”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的倡導下,2017年年初一場“煙頭”殲滅戰在古城全面展開。西安市各區縣、各級單位的領導、機關幹部紛紛走上街頭撿拾煙頭,許多單位還自發組織幹部職工上街撿煙頭。一年來,西安以撿煙頭這樣的“小事”作為工作抓手和發展新起點,陸續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使城市管理水平和幹部作風有瞭明顯提升,綠水青山和藍天白雲多瞭,跑腿等待時間短瞭,辦事效率快瞭,前來旅遊、定居、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瞭。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西安考察時就談到自己的親身感受:“煙頭、廁所、行政效能這些說起來都是小事,但從這些小事出發,看到瞭西安領導幹部觀念的改變。”西安城市的這些變化在他看來,是觀念上的根本改變,一定會進一步帶來效率的提升和社會綜合成本的降低,從而充分激活西安具有的科技、人才、資源方面的眾多優勢,形成西安後發優勢,同時也成為企業傢們追逐的商機。

“三大革命”催生城市發展質的飛躍。這一年,市委、市政府在行政效能和營商環境上付出的不懈努力,正帶動大西安加速追趕超越。大西安正成為宜居宜業之城、創新創業的沃土。

關鍵詞招商引資

一號工程催生投資“井噴式”增長

一年來,我市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圍繞“五資”抓招商,組建瞭投資促進委員會和系列專業招商分局,成功召開瞭絲博會、首屆世界西商大會、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首屆全球程序員節等活動,阿裡巴巴、華僑城、海航、京東、京東方、開沃、吉利汽車等一大批項目簽約落地,實現“井噴式”增長。

投資200多億元落地經開區的吉利新能源汽車更是刷新瞭“西安速度”,從意向到簽約隻用瞭4個月時間,拉高瞭業界招商速度標準,並在11月已開工,項目預計2020年投產。

新華社通訊《西安成為西部地區投資新熱土》中這樣寫道:“龍頭企業的投資信心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與西安發展環境的顯著改善密切相關。”

翻看今年的數據,不但直觀而且令人振奮。今年1-10月全市實際引進內資2047億元,完成全年指標的115%;實際利用外資41.89億美元,同比增長20.23%。從各種招商成績單上頻繁出現的“創新高”來看,西安已成為“五資”投向的熱點區域。截至11月底,西安市場主體超過100萬戶,成為繼武漢之後第7個市場主體破百萬的副省級城市。其中,今年新增26.6萬戶(日均超過一千戶,達到1066戶),同比增長106%。

知名大企業在西安搶灘佈局,不僅增加瞭大西安追趕超越的新動能,而且為擴大就業、吸引人才提供瞭有力支撐。

關鍵詞招才引智

“孔雀西北飛”提升追趕超越新動能

追趕超越,體現在大西安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2017年,西安實施人才戶籍、創新創業新政,以最優的服務、最大的誠意,爭取五年留下引進100萬大學生,讓西安充滿朝氣與活力。

人才新政引得孔雀西北飛。8月19日,科技人才峰會暨“夢回長安校友行”結束時,現場主持人提議:“退場時,請院士們先走!”針對這個細節,澎湃新聞在報道中評述:“‘請院士們先走!’西部重鎮陜西西安用這樣一個細節展現自己打造人才高地的決心。”

今年5月,我市出臺瞭《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幹政策措施》(簡稱“西安人才新政23條”),重點圍繞“364”產業體系、“三區雙創”及引進培育黨政管理、經濟金融、教育醫療、人文社科等領域緊缺型人才,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藩籬。

人才新政23條頒佈以來,我市共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12人,國傢級領軍人才30人,地方級領軍人才101人,人才凈流入全國排名第四,西安“人才高地”的魅力日漸顯現。

11月24日上午,“西安市招才引智委員會”揭牌成立,集中發佈瞭《優化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的十三條措施》等6項人才新政配套措施,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成果轉化、購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園)、醫療保障等方面,對我市人才新政、戶籍新政、創新創業獎勵扶持等人才支持政策,作出瞭升級優化和創新突破,被稱為“人才新政2.0版”。

“戶籍新政”迎來“新西安人”。按照“三不一優”原則,即落戶政策不設門檻、不收費、不設復雜審批手續;建立全國最優惠落戶政策的思路,我市設計研究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

更新觀念,放寬準入條件,我市較好地解決瞭其他城市面臨的勞動力輸入不足難題,為新西安輸入新鮮血液。從今年3月份出臺8項戶籍新政以來,西安在全國同等城市實現落戶門檻最低、流程最優、限制最少、效率最高,共遷入18.6萬人,同比增長瞭408.9%。其中學歷落戶人數合計98724人,占新政落戶的80.64%。其中,博士727人,占學歷落戶的0.75%;碩士8798人,占學歷落戶的8.91%;本科46316人,占學歷落戶的46.91%;大專36066人,占學歷落戶的36.53%;其中,本科以上56081人,占學歷落戶的56.81%;大專以上92147人,占學歷落戶的93.34%,占新政落戶的75.27%。

大西安對人才釋放出的強勁“西引力”,彰顯城市治理者跳出“城墻思維”的魄力和勇氣。

關鍵詞創新創業

“雙創”發力啟動大西安發展新引擎

今年以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每月到駐市科研院所、高校或眾創機構與創業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市長上官吉慶多次到科研院所、高校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其他市級領導也積極參加“創業西安行”活動,全市創新創業工作如火如荼展開。

截至9月底,全市累計建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小企業創業基地等各類眾創載體342傢,載體總面積達1079萬平方米。中科院光機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批國傢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全市眾創載體固定資產投入187.29億元;累計入孵企業9251傢,企業總人數56276人,入孵企業累計融資19.79億元。

一批創意街區、智慧街區、科技街區、宜居社區、特色社區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同時,我市以“區塊整合+科教資源”模式,打造瞭一批沒有圍墻的創新創業院區、校區、園區。同時,大力發展“大學生創業經濟”“校友經濟”“院士經濟”“院所經濟”“教師經濟”等五大經濟,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迸發。

關鍵詞輿論監督

強力問責展現追趕超越新氣象

今日之西安,正在通過問題導向,使輿論監督逐步形成一種合力:讓基層黨員幹部動起來、跑起來,能作為、願作為;讓市民群眾出現問題有人管,能解決,效率高,心服氣順。

充滿火藥味的輿論監督。每個月8日晚8點,西安廣播電視臺《問政時刻》準時開播。一邊是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一邊是市民群眾和各界代表,一個接一個點名道姓犀利質問,讓被問政的政府工作人員真正感受到瞭什麼叫“放在火上烤”。

《每日聚焦》——“西安電視輿論監督新坐標”,聚焦“三大革命”,瞄準治氣、治水、治臟、治山、增綠,關註解決民生九難。

《西安日報》推出輿論監督類欄目《終南瞭望》;《西安晚報》推出《明察暗訪看民生》欄目,更多關註市民身邊的熱點問題。

從來沒有過的監督力度,從來沒有過的問責速度。針對媒體曝光的問題,我市設立專門部門進行督辦,要求相關部門必須做到件件有反饋、件件有整改。同時,問責機制也由原來的被問政單位內部問責,變為由市紀委問責。

“長安新語”和重點工作相伴而生。自2016年12月19日起,《西安日報》每周一、三、五在頭版重要位置推出“長安新語”欄目,迄今共刊發140餘篇言論文章。幾乎每一篇文章,都受到讀者網民的廣泛熱議和轉發點贊。其文短小精悍,開門見山,直面問題,回應關切,成為西安市追趕超越發展的品牌欄目,營造瞭全市上下團結奮鬥、勇爭一流的良好氛圍。

長江日報理論評論部主任劉林德認為,“長安新語”為工作推進開瞭新風、樹瞭新標,緊扣西安市委對城市發展和城市治理的理念思想,並對其進行瞭深入闡釋解析,很好地充任瞭傳遞思想、推進工作的重要抓手角色。

關鍵詞民生熱點

共建共享推動民生事業不斷進步

2017年,西安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聚焦“12345”,用好扶貧十招,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聚焦民生“九難”,強化政策兜底,加大公共服務供給。深入推進平安西安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及時回應群眾合理訴求,確保瞭城市安全、社會安定、市民安寧。2017年西安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榮譽。

用“脫貧攻堅”統攬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今年,全市召開30多次專題會議,層層壓實區縣責任。市級領導每人包抓1到3個貧困村,每月至少進村入戶1次。將市扶貧辦升格為市政府工作部門,縣級單設扶貧機構,鎮街增設扶貧專幹。黨政同責同抓,優化市級領導力量,優選市扶貧辦主任(兼任市委副秘書長),選派優秀幹部到市扶貧辦掛職。

繪制民情地圖1.5萬張,摸清底數。確定“12345”目標,即在人均收入達到省定脫貧這一標準,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基礎上,提升“四率一度”,建設“美麗鄉村、美麗經濟、美麗黨建、美麗人傢、美麗鄉風”“五美”樣板。全市500多支駐村工作隊、2萬多名幫扶幹部,著力補短板、物質幫、精神扶,讓一點一滴的幫扶更到位,及時推廣藍田董嶺村等“三變”改革經驗,抓實產業扶貧。全面脫貧的美麗圖景,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打通“斷頭路”更打通瞭“民心”。2月9日,第二期追趕超越擂臺賽提出要打通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開元路這條斷頭路。2月19日上午,存在6年多的“老大難”問題被徹底解決,開元路實現雙向兩車道通行。3月8日,給水、雨水、污水、電力、消防、綠化景觀全面完工,雙向四車道貫通。《陜西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打通斷頭路的啟示》,稱“這不僅是打通瞭‘斷頭路’,更重要的是打通瞭‘民心’”。

今年以來,我市計劃打通的24條斷頭路已全部打通,今年計劃完成征地拆遷道路46條,現已累計完成43條。

踐行“兩山理論”,優化生態環境。全力推進鐵腕治霾、柔性治水、合力治臟、依法治山、立體增綠,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路長制”“所長制”“網格長制”,實施城鄉環境整治、四改兩拆、“五路”兩側綠化、品質西安建設補短板等行動,投資服務環境、生態宜居環境、生活品質環境建設紮實推進。先後榮獲“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通過國傢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

“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2017年,是我市特色小鎮建設的起步之年。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一批“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特色小鎮,形成支撐大西安大發展、大突破、大跨越的新增長極,先後出臺瞭《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指導意見》《特色小鎮創建導則(試行)》等系列文件。啟動申創第一批特色小鎮,共報送77個項目,35個進入首批創建名單,涉及所有區縣、開發區。隨後,《西安市特色小鎮財政政策實施辦法》設立50億元特色小鎮專項子基金,全力支持特色小鎮發展。如今,西工大翱翔小鎮等一個個特色小鎮憑借創新優勢不斷破殼而出,逐漸成為“產城融合”新亮點和轉型升級“新支點”。

本版稿件文/記者何興龍

本組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李明

記者馮煒楊力王旭東雷偉東攝
arrow
arrow

    kgm062wk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