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傢親:一頓特別的晚餐

原標題:民族團結一傢親:一頓特別的晚餐

烘焙設備

亞心網訊 (記者張麗霞)10月1日,國慶節,民豐縣安迪爾鄉開西木庫勒村老黨員、村委會副主任奧斯曼·卡迪爾和往年一樣,將村裡的十幾名漢族農民工邀請到傢裡做客。



餐桌上的抓飯粒粒金黃。肉香混著胡蘿卜的清香,以及長條桌上金燦燦的馓子、發出淡雅香味的煉乳和精致的維吾爾族糕點,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奧斯曼·卡迪爾和三個兒子,以傳統的維吾爾族風俗,熱情地招待著客人,自己卻沒怎麼動筷子。他們始終在餐桌和廚房間穿梭,連客人一點點不露聲色的需要都能立刻察覺到。

大型攪拌機

“奧斯曼話很少,但很真誠。”這是奧斯曼·卡迪爾留給來自四川的潘明友的第一印象。



潘明友來疆打工有五六個年頭,第一次吃到這麼特別的晚餐。他有些拘謹地關註著這個第一次見面,卻已經融化瞭他內心的維吾爾族大哥。



今年50歲的奧斯曼·卡迪爾,有一雙鷹一般犀利的眼睛,不善言辭,走起路來不緊不慢。但熱情好客是他的天性,他喜歡和各族群眾一起聚會。



去年年底,他邀請村裡工地上的二十幾位工人來傢裡吃飯,前前後後忙碌大半天後,他累倒瞭,住院瞭。但剛出院沒兩天,他又向其他工人發出邀請。那天,因手頭有活沒趕來的曹建國,他在第二天單獨招待瞭一次。



從此,曹建國的電話本裡多瞭一個號碼。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想起這個號碼打過去。過一段時間,這個號碼也會出現在他的手機上,響起來。電話裡,大多是問候,簡簡單單,可這簡簡單單中蘊含著真情。



去年,奧斯曼·卡迪爾被評為民豐縣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在表彰大會上,他說,在新疆這個多民族聚居區,各民族之間友誼的產生就像種子要發芽、花蕾要開放一樣自然。生活在一起,友誼形成的時候,你根本不會去想你的朋友屬於哪個民族。



奧斯曼·卡迪爾有許多漢族朋友,有時,他會到工地上找他們。每到這時,奧斯曼·卡迪爾的朋友都會鄭重地向工友們介紹:“這是我的朋友。”朋友,朋友的朋友……像一圈圈漣漪蕩漾開,給奧斯曼·卡迪爾的生活增添瞭無數快樂。“我在孩子他爸傳回的照片裡看到瞭你,現在,你在我們的‘全傢福’裡。”奧斯曼·卡迪爾經常會接到從朋友老傢打來的電話。正當所有人都為美食陶醉著,這時,重慶人王亮從正在新建的小學施工現場幹完活趕來,他婉謝瞭奧斯曼·卡迪爾添菜的盛情,狼吞虎咽地吃完瞭桌上的美食。



王亮說:“在開西木庫勒村,老鄉們經常隔三差五給我們送來馕、西瓜、甜瓜,現在還邀請我們到傢裡做客,跟他們在一起就沒那麼想遠在重慶的傢,感覺很溫暖。”



奧斯曼·卡迪爾說:“沒有情感上的隔閡,是我們村多年的傳統。這些漢族老鄉,遠離傢鄉幫我們建設傢園,我們應該感謝他們,能邀請他們到傢裡做客,我們全傢都很高興。”



責任米香成型機編輯: 王淵
arrow
arrow

    kgm062wk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